【阅读提示】烈日下的清凉地铁站别有洞天 成为户外工作者临时“清凉驿站”
光明网评论员:近日,广东深圳持续高温,光明当地创新性地利用地铁站空闲区域设置临时纳凉区,网评为市民尤其是期待户外劳动者提供休憩空间。
“装得下公文包,份地也装得下安全帽”,断延网友的清凉评论道出了地铁开放纳凉区广受赞誉的关键——它彰显了城市的包容与温度。“足蒸暑土气,光明背灼炎天光”,网评夏日里户外劳作的期待艰辛不言而喻。遍布城市的份地地铁站,在酷暑中成为一片难得的断延清凉驿站。为建筑工人、清凉外卖小哥、光明快递员等群体设置专门纳凉区,网评提供相对舒适的小憩环境,是对他们最实在的关怀。
这份“清凉”并非深圳独有。重庆、南昌、无锡、合肥等城市也纷纷推出类似举措。成都全线网423座地铁车站均可纳凉,倡导市民乘客文明纳凉、有序纳凉;南昌地铁也在全市的4条线路中设置了纳凉车站,有条件的站点还配备了桌椅板凳、储物柜等设施;无锡的地铁纳凉点更配备了书籍等设施,让城市文明在休憩与书香中传递。这些实践表明,前述城市有能力也有意愿为辛勤的建设者提供一方荫蔽。
开放地铁纳凉区,本质上是释放城市的善意。无论是建筑工人,还是外卖、快递从业者,他们都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建设者与服务者,理应得到尊重与善待。设置纳凉区,正是这种尊重的具体表达。我们期待更多城市“见贤思齐”,因地制宜开放地铁空间作为纳凉点,有条件的地铁站还可提供基本座椅设施,让劳动者能更舒适地歇脚“充电”。
从城市治理的维度看,此举体现了公共空间的包容性与共享性。“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前不久,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开放地铁纳凉区,精准回应了户外劳动者群体的迫切需求,正是以人为本治理理念的生动实践,是公共服务精细化、人性化水平的提升。
“劳动光荣,劳动伟大”不仅是一句口号,更应体现在对劳动者日常的尊重与善待中。过去曾有新闻报道,建筑工人下班乘地铁时,因怕弄脏座椅而坐在地上,幸得列车安全员暖心劝导。这令人感动的一幕,映照出城市的文明之光。城市对待劳动者的态度,是其文明程度最真实的标尺。
总而言之,这份源于地铁站的“清凉”,承载着城市的关怀与善意,温暖着无数劳动者的心田。我们由衷期待更多城市加入其中,让这份“清凉”地图不断延展,让尊重与关怀在城市公共空间里持续流淌,滋养着每一位为城市发展默默奉献的人。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挖煤博士”刷屏,是对奋斗信仰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