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 location:

勋菲尔德姐妹与哈尔滨的国际音乐盛会

2025-07-18 14:12:28

  作者:卜大炜(中国交响乐团原一级演奏员)

  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第69届年度大会于6月25—29日在中国哈尔滨召开。勋菲来自全球18个国家67个国际顶级音乐赛事的尔德120余位音乐家齐聚一堂,深入探讨音乐与未来。姐妹

  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于1957年在瑞士日内瓦成立,国际是音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全球性音乐赛事管理机构,旨在通过公平、勋菲公正、尔德权威的姐妹国际性比赛,为青年艺术家开启国际化艺术生涯提供重要支撑,国际并对音乐赛事进行规范管理。音乐联盟目前拥有128个成员,勋菲涵盖120余个国际顶级音乐赛事,尔德包括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姐妹伊丽莎白皇后国际音乐比赛、国际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音乐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比赛等,是全球国际音乐比赛的最高权威和领导机构,有音乐界“奥委会”之称。

  热烈的讨论

  此次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哈尔滨年会,开辟了多个富有挑战性的论坛,一系列聚焦全球音乐领域前沿议题的讨论密集展开。参加年会的嘉宾认为:音乐是陪伴人们成长前行、帮助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的最好桥梁。

  在“音乐无国界——多边协作中的文化交流桥梁作用”讨论单元中,美国范·克莱本基金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雅克·马奎斯提起青年时期经历的一件往事,那也是20世纪50年代一件轰动性事件。1958年,苏联举办第一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美国选手范·克莱本被评委一致评为第一名。回国时,这位年轻的音乐家受到夹道欢迎。此后,范·克莱本成为跨越冷战时期两大阵营、传播理解与和平的音乐家,他创建的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至今依然是各国年轻音乐家向往的顶级赛事。

  在“古典音乐的全球交融之路”讨论单元中,瑞士琉森音乐节艺术总监迈克尔·海夫利格说,艺术的使命之一是凝聚人心,音乐真正的美,在于音乐能够将人们团结起来。他介绍了“西东合集管弦乐团”,这是一个由著名钢琴家巴伦博依姆和已故巴勒斯坦裔学者萨义德共同发起的跨文化乐团,成员来自中东地区的伊朗、以色列、土耳其和巴勒斯坦等多个阿拉伯国家。尽管乐团成员分散各地,使得乐团的每一次出行和排练都面临极大困难,但是这个乐团却创造了奇迹。迈克尔·海夫利格说:“乐团成员之间的合作不受任何政见干扰,证明人类有能力做最好的事情。”笔者于今年2月25日在国家大剧院观看了此乐团的中国巡演,在祖宾·梅塔的指挥下,乐队的演奏令在场观众动容。

  在“如何优化当代音乐教育”讨论单元中,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冯磊介绍了学院开放合作、建立多元平台、推动中国文化全球传播的办学思路。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主席陈永华认为,音乐教育既需要国际化也不能过度国际化,它应该找到一个借鉴他国经验与维护本国传统的最佳平衡点。

  关于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韦丹文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对于最高层的艺术,AI永远也取代不了人类。他说:“我们曾经做过实验,把莫扎特600多个编号作品全部输入进去,让AI做莫扎特那样的作品,结果它做不出来,因为AI需要百万量级的信息。”

  哈尔滨的音乐血脉

  说起哈尔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滑雪胜地、冰雪节、冰雕大赛、亚冬会,其实这座“冰雪之城”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音乐之城”。联合国共授予全球六座城市“音乐之城”的称号:维也纳的奥地利、意大利的博洛尼亚、西班牙的塞维利亚、英国的格拉斯哥、比利时的根特和中国的哈尔滨。哈尔滨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勋菲尔德姐妹与哈尔滨的国际音乐盛会

  哈尔滨音乐厅前的勋菲尔德姐妹雕像。资料图片

  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比赛的权威性来自美国乐坛传奇的演奏家和教育家勋菲尔德姐妹。姐姐爱丽丝(1921—2019)是小提琴家,她是德国著名小提琴学派约阿希姆的第三代传人,妹妹爱伦诺(1925—2007)是杰出的大提琴家。南加州大学桑顿音乐学院的弦乐师资举世瞩目,勋菲尔德姐妹也位列其中。姐妹俩20世纪80年代初来到中国,曾与中央乐团合作举行了音乐会,从此爱上中国,她们将桑顿音乐学院的“贵族大门”向中国青年打开,一大批极具才华的中国学生会聚到她们麾下。爱丽丝从这些中国学生身上看到了中国音乐发展的未来,于是创立了国际弦乐比赛,拿出姐妹俩毕生积蓄作为奖金,同时委任学生中最具代表性的洛杉矶爱乐乐团终身职位演奏家、同样是桑顿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的薛苏里担任大赛的艺术总监。而薛苏里也怀着感恩之情将姐妹二人的艺术理念和奉献精神传承下来发扬光大,并从2014年的第二届起,将大赛引进落户到哈尔滨(首届于2013年在香港举行),致力于促进中西音乐交流。大赛落户哈尔滨后,90多岁的爱丽丝·勋菲尔德女士两次亲临哈尔滨,还指导过这里的孩子们演奏。

  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比赛设小提琴、大提琴和室内乐项目,为迄今世界最大规模的综合性国际弦乐赛事,比赛已举办了5届,由于比赛的“公平公正”和“高水准、高规格”,在国际音乐界具有良好声誉,从全球7000多个音乐比赛中脱颖而出,被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吸纳为会员,进而在联盟旗下120多项音乐赛事组织中成为10名理事会成员之一。在薛苏里的建议下,今年的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年度大会安排在中国的哈尔滨举行,这是联盟第一次将年会安排在中国举行。哈尔滨赢得了向世界展示自己深厚音乐传统和改革开放巨大成果的机会,哈尔滨的音乐血脉进一步汇入全球交响的深阔航道。今年的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比赛于7月13—25日举行,“音乐之城”又迎来一次音乐嘉年华。

  哈尔滨人没有忘记勋菲尔德姐妹,为纪念她们对哈尔滨音乐事业作出的贡献,人们在哈尔滨音乐厅广场竖立了勋菲尔德姐妹雕像。雕像由俄罗斯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雕塑家安德烈·科瓦利丘克创作,这件历时一年完成的作品,再现了两姐妹的优雅神态和演奏风姿。

  多彩的音乐生活

勋菲尔德姐妹与哈尔滨的国际音乐盛会

  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第69届年会讨论现场。资料图片

  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五天的会议期间,与会嘉宾除了讨论、提问、思考,还走到街上,走到哈尔滨人的音乐生活中,近距离感受这座城市的人文魅力。

  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哈尔滨勋菲尔德少儿艺术团”的小演奏家们演奏了中国乐曲《龙的传人》和《歌唱祖国》,他们专注而自信,路人和国际音乐界大咖们屏息静听,脸上现出惊喜和赞赏的表情。一位来自欧洲著名音乐比赛的艺术总监感叹道:“这些年轻演奏者的技术水准和对音乐的理解力远超他们的年龄,演奏充满活力,情感表达非常自然真诚。”另一位国际音乐节主席则表示:“听到如此富有中国特色的曲目,是一种独特的享受。音乐真的无需语言,他们传递了美好的情感。”还有嘉宾赞叹:“从他们专注的眼神和投入的状态中,我知道他们懂得如何用音乐去表达和交流。他们是优秀的文化小使者!”

  哈尔滨勋菲尔德少儿艺术团是由薛苏里的父亲、小提琴家薛澄潜和母亲张菊华创建的。薛澄潜是从抗美援朝的战场、南京军区文工团、北大荒农场一路走来,成为哈尔滨歌剧院交响乐团副首席。薛苏里则是从乌苏里江畔的土坯房走出来,事业有成回馈家乡。而眼前这些孩子们,正浸淫在“音乐之城”的艺术光照中,他们演奏的这两支曲子正映射出我们音乐传统中的两个侧面——民族感情与爱国之心,它们深植于哈尔滨三代人的音乐血脉之中。

  6月27日晚,第37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开幕式在哈尔滨大剧院拉开帷幕。古典与现代、音乐与芭蕾、东方与西方融为一体,让嘉宾们再一次感受到这座城市深厚的音乐底蕴。始创于1961年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成为“世界的舞台、百姓的节日、音乐的盛典”,它与勋菲尔德弦乐比赛等音乐盛事一道,激活了哈尔滨城市品性中的音乐性和国际性。

  年会嘉宾们还参加了纪录片《弦系中西》的中国首映式。这部影片拍摄和制作过程历时7年,记录了爱丽丝·勋菲尔德女士对中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她和薛苏里之间的师生情谊。片中有一个薛苏里看望勋菲尔德女士的镜头:当薛苏里用老师赠与他的意大利名琴深情地奏响马斯涅的《沉思》时,重病中的勋菲尔德女士顿时眼睛闪着光芒。这部纪录片2024年在美国一经上映,就获得了洛杉矶短片奖等诸多奖项,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老会堂音乐厅,年会嘉宾们旁听了少年音乐比赛,而入夜后中央大街的阳台音乐会则让他们感受到哈尔滨无时不在的音乐氛围……于是他们情不自禁地在游客中歌之舞之,为夜幕下的哈尔滨增添了一抹迷人的风情。

  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主席彼得·保罗·凯恩瑞斯盛赞哈尔滨是“优秀的桥梁建设者”。他说:“今年联盟年会首次在中国城市举办,我们希望以此为开端,与哈尔滨及其他中国城市继续保持友好而密切的交往,在音乐、文化、艺术等领域开展广泛对话合作,让各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彼此照亮。”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7日 13版)

| FLINK |
| LINK |